好書推薦《保持真誠》──無論如何,都要對朋友真誠,對自己真誠,對自己可能成為的那人保持真誠。

好書推薦《保持真誠》──無論如何,都要對朋友真誠,對自己真誠,對自己可能成為的那人保持真誠。

前幾個禮拜在飛往日本的長途飛機上看完了兩本書,分別是以1960年代加州為背景,前幾年在國外非常紅的女性勵志故事《化學課》以及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獎作品《Stay True保持真誠》,這兩本書都我都非常喜歡,特別是《Stay True保持真誠》,可能因為身為移民的第一代,在看到作者寫的很多青春回憶時,會讓我有不一樣的思考,了解到過去的台灣移民的一些經歷,我覺得很棒。
在書中,作者徐華按時間線性書寫,娓娓道出自己成長與尋找歸屬的過程。台灣移民第二代的他,一九七七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後隨父母搬遷、定居加州灣區。一家三口的生活,在徐華上高中後出現變化,台灣半導體產業起飛,他的父親因此調回台灣工作、與家人分隔兩地,靠著兩台傳真機維繫感情。
其中一段講到每次學校放整個星期的假,他和媽媽就會飛回台灣找爸爸,但他並不想,因爲到了那時能說話的對象只有父母與他們的中年朋友,他說他不懂為什麼爸媽想回一個,他們當初選擇離開的地方,這段也讓我感到百感交集。
很感謝作者這麼坦誠的和我們分享他的青春回憶,好像我也經歷過了一次。記得剛到加拿大時,有次去逛Costco看到一對父子在開心的吃熱狗堡,那一刻的我心裡很羨慕,羨慕移民第二代身邊有保護自己的家人,似乎不用像我們需要自己摸爬打滾,或是在遇到困難時害怕和遠方的家人分享讓人擔憂,但看完這本書,我也能夠理解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裡努力前行。
去年冬天是第一次有家人來加拿大找我們,除了非常興奮之外,我和Tony也使出渾身解數把所有口袋名單都拿了出來,看見家人開心滿足的度過旅程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其實也有能力達成所有自己想要的事情,原以為需要的是家人的保護傘,但其實你也能成為別人的保護傘,甚至是自己的保護傘。
最近我時常在想,關於反思自己人生的問題,或許成熟代表著我們開始能夠反思自己的人生,去了解自己是誰,如何變成現在的樣子,如何和過去和解,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以及清楚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跟著社會上看似制定好的路,走到底才發現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一個人有沒有反思自己的能力,差別是非常大的。
這本書的書名Stay True,是徐華與好友Ken私下在信件結尾使用的祝福語,意即「保持真誠」──無論如何,都要對朋友真誠,對自己真誠,對自己可能成為的那人保持真誠。
📹你若是不真心,為何要邀我們進入你的回憶?
|同場加映 我也很喜歡的作家陳思宏寫了保持真誠這本書的推薦文,我覺得也寫得很棒,分享給大家其中一段:
「徐華經歷柏克萊與哈佛的多年養成,知識分子不斷書寫養成的精煉英文,適合朗讀,反覆讀,拆解,讀著讀著,讀出眼淚,飄出氣味,勾勒一群美國大學生的悲歡濃烈慘淡。
真心。作者必須真心,自剖,不保留,傻的笨的蠢的,不粉飾,寫出來。在台灣有許多散文真偽辯論,想讀真心行文,請來讀徐華。如此個人私密的傷逝回憶,怎麼會有人讀呢?結果分明有很多人讀,書評佳言群唱,書暢銷,也得了普立茲獎。你若是不真心,為何要邀我們進入你的回憶?真心是標準配備,基本,卻,時常被很多人刻意搞丟。我最怕讀很多名人的回憶自傳,噁心死了。噁心,因為根本不真心。偏偏大家最愛不真心,越虛假的文字雞湯,大家越拚命銘記。假死了,你們花那麼多時間假惺惺,到底累不累。」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