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5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1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我們搬到加拿大快六年了,從UBC商學院畢業、進入全英文的職場,英文口說能力一直是我最在意、也最需要不斷進步的部分。
對非英文母語者來說,開會、提案、和同事閒聊都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每一次重要溝通前,我都會花時間寫逐字稿、練習發音、甚至想每一個句子怎麼說才更自然。因為我知道,講得清楚、有自信,真的會影響你在職場的信任感和專業度。
尤其現在職場競爭激烈,如果你也想要升遷、跳槽到外商、接觸更多國際客戶,英文能力常常是門票。不是只有看得懂、寫得出,更重要的是,你講得出來、講得得體讓人好理解。
我以前一開始學英文練習口說,是對著錄音機一遍又一遍地唸英文;但現在,AI 讓我們可以用更聰明、更有效率的方式進步。
也因此從今年開始,我每天都會花一點空檔時間,使用Speak AI英文口說app練習,我很喜歡客製化課程和AI修正的功能,首先,可以自由設定AI角色和情境,它不但會順著我的回答接話,還會針對我的回答,給予文法、單字和句型的修正建議。
那我自己比較重視的就是職場會話,我就可以設定會議、提案、跟客戶談判等情境,AI就會針對我的回答給予文法及用字的回饋,例如上次我說在跟AI討論最新季度目標時,我提到I don’t have the data on my hand for the last quarter,AI就建議我將on my hand改為on hand表示隨身攜帶,並且用I don’t have last quarter’s data on hand.這樣說會更適合,而且還不只這樣喔,在對話完成後,他還會根據我在對話中的弱點產出客製化的複習課程,透過反覆練習,就可以在口說時,用字遣詞更加精準,並且加強自己的弱點。
我自己很喜歡的是:它不是只是聊天,而是真的有系統、有針對弱點設計的練習。對我們這種時間不多、但又想一直進步的人來說非常合適。不管你是要準備面試、希望轉職外商、還是單純想讓英文更有自信,每天花個十分鐘,其實就能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口說語感。
Speak現在訂閱享有年度會員299的折扣,如果你也像我一樣一直想要練習好英文口說,又沒有找到機會的話,現在就去下載Speak試試看吧!
Speak提供針對不同程度需求的課程和主題,從初階到進階都有。一天一點點,長期下來,就會看到英文口說的不一樣喔!
用眼睛滑手機不再是想像 Vision Pro的新功能
之前我們分享到從今年2025年起誕生的嬰兒,將被歸類在Gen Beta的範圍內,Gen Beta將會是第一群從出生就生活於AI人工智慧的世代,在科技無縫融入日常生活的世界中成長。所以也可以想像現在會有越來越多不同的穿戴式裝備的出現,融入我們的生活。
而現在蘋果Apple就正在為他們的Vision Pro頭戴裝置開發一項新功能,讓用戶能透過眼睛就能滑動螢幕的內容,就好像不用動手就能滑手機的感覺,希望能為Vision Pro增添新的操作介面。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個「eye-scrolling眼動追蹤」功能正在即將推出的visionOS 3系統中測試。Vision Pro原本就能讓用戶透過眼睛觀看物品並以手指捏合進行選取,而現在蘋果計劃進一步運用他們原本就有的眼球追蹤硬體與軟體,提升互動體驗。
蘋果預計會在6月9日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發表全新版本的Vision Pro作業系統。
同場大會預計也將發表iOS、iPadOS和macOS的重大更新,這次的重點是讓這些平台的軟體體驗更趨向一致。蘋果本月也宣布了一系列即將推出的無障礙功能,包含對神經控制介面的支援,協助開發相關技術的企業。
VisionOS團隊上個月也經歷重組,原本隸屬于Vision產品部門的員工轉移至蘋果軟體工程組內一個全新成立的Siri與visionOS結合團隊。
這項眼動追蹤的功能將能在 Vision Pro 上所有內建 App 使用,蘋果也正在準備讓開發者能將此技術整合至自家應用程式中。雖然Vision Pro 的銷售表現不算亮眼,蘋果還是繼續為他增添新的功能,展優化現有用戶體驗。
其實在幾年前,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就曾經在智慧型手機上加入眼動追蹤的功能,透過前鏡頭來偵測眼睛動作,但是最後卻並未受到市場青睞。
而蘋果則是在去年針對iPhone與iPad加入眼動追蹤的功能,同樣是透過前鏡頭來進行,當時推出主要是為了協助身障用戶控制螢幕的指標,但並沒有擴展至捲動畫面或App瀏覽等等的功能。
美國觀光收入大幅降低
因為外交關係緊張再加上最近頻頻傳出有海外旅客在美國被拘留或者被拒絕入境等等讓遊客充滿恐懼,現在美國的觀光收入正在大幅流失,根據世界旅遊與觀光理事會(WTTC)的預測,美國在2025年將損失125億美金的觀光收入,和去年相比是減少7%,跟2019年,也就是國際觀光支出創下2,174 億美金的歷史新高的那一年相比更是大幅下降了了22.5%。在 WTTC 所追蹤的 184 個國家或地區中,美國是唯一一個觀光收入預計會下降的國家。
現在大家都不來美國旅遊了嗎?
每年的三月份是美國各大機場迎接國際觀光客的重要高峰,例如像是有迪士尼樂園所在的幾個城市的機場還有大峽谷等景點的入境點,但是在今年的三月份這些機場的國際旅客人數卻大幅下滑
- 來自英國與南韓的遊客人數下降了15%
- 德國遊客數量驟減28%
- 過去常見的觀光來源市場,像是西班牙與愛爾蘭,也下降了24% 到33%不等
根據美國旅遊協會的資料顯示,外國觀光客平均每次旅程會花費大約4,000美金,這大約是台幣十二萬多,這個數字是美國旅客國內旅遊消費的八倍。而旅遊觀光產業其實佔了美國經濟9%,所以海外旅客的大幅降低也對美國的觀光產業造成了嚴重打擊。
紐約感受到來自加拿大的「報復」
除了匯率波動與其他因素之外,來自加拿大的旅客對川普總統提出的「要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的言論也做出了相當的反擊。
- 紐約市預期2025年的觀光客數量將會下降 17%,其中來自加拿大的旅客下降最多
- 紐約州長Kathy Hochul表示,因為紐約州十分接近蒙特婁與渥太華的北部地區,而有66%報告指出今年來自加拿大的訂房數「明顯減少」,舉例像是從多倫多或蒙特婁飛往紐約就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非常近,所以印象很深刻我記得以前遇到假期附近,在跟別人small talk閒聊時問說假期要幹嘛,常常會得到要去紐約旅行的答案,不過這兩年好像變少了,聽到的旅行地變成了墨西哥或者亞洲比較多。
- 最明顯的是,根據Expedia的數據,加拿大赴美旅遊人數今年下降了30%
而整體來看, 雖然旅遊分析師對未來趨勢還是不太確定,但如果貿易戰持續或反美情緒升高,情況可能只會更加惡化不會變好。
今年的第二季通勤族有什麼旅遊計畫嗎?
「先買後付」巨頭Klarna傳出壞消息:越來越多用戶還不起錢了
讓人能先吃墨西哥捲再分期付款的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在本週公布財報指出,它的消費者信貸損失暴增至1.36億美金,比起2024年第一季增加了17%。這也再度點出一個警訊:美國消費者的債務壓力越來越大,而「先買後付」或是分期付款這個近年熱門的金融服務(BNPL)可能正在加重這個壓力。
不過同一時間,先買後付的使用人數卻持續攀升:
- Klarna第一季營收年增率達到15%,來到7.01億美金,用戶總數突破1億人。
- 根據LendingTree的最新調查,有高達25%的先買後付使用者是為了買菜而借錢,一年前這個比例還只有14%。同份調查也顯示,有41%的先買後付借款人無法準時還款,簡單來說就是有欠款的紀錄,高於去年的34%。這波還款壓力,也可能是整體家庭財務狀況吃緊的縮影。根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近期數據,美國家庭總共債務在第一季新增1670億美元,累積達到歷史新高的 18.2兆美元。雖然信用卡與車貸餘額在年初如預期略微下降,但學生貸款欠繳率卻從不到1% 暴增至近8%,主因是川普政府對聯邦學生貸款人加強追討。
對此,Klarna表示目前尚未感到擔憂,指出未償還金額占整體放貸金額的比例仍然「非常低」,只是從0.51%略升至0.54%。
Klarna雖然是美國市佔最高的先買後付服務業者(最近才剛拿下Walmart獨家合作,還和DoorDash 簽了協議,這也是小誇張的地方,難道真的吃個墨西哥捲餅或是買一份燒臘外帶也要分期付款嗎?),但在整體經濟走弱、貿易戰升溫的情況下,Klarna原本計劃在今年進行的150億美金的 IPO上市案,也選擇按下暫停鍵。
除此之外,Klarna對AI的信心似乎也不像以前那麼堅定了:
- 2023到2024年間,Klarna暫停招募並裁掉了22%的員工,當時該公司聲稱新推出的AI客服代理可以取代700名客服人員,根據先前的數據,Klarna在2023年的前9個月看到客服和營運支出確實下降了14%,但是技術和產品開發的成本卻上升了17%,畢竟AI客服機器人也是需要靠工程師打造和優化才能推出,因此有沒有真的省到錢或提升品質也就不好說了。
- 而且,本月初執行長Sebastian Siemiatkowski改口表示,公司已經重新聘用真人兼職客服人員,因為光靠AI無法提供足夠好的服務體驗。
在監管方面,美國聯邦政府對先買後付的態度也轉為寬鬆。川普政府最近終止了拜登時期一項把 先買後付納入信用卡監管範疇的政策。這與英國正積極出手整頓這個被稱為「數位金融大荒野」的產業,形成強烈對比。而根據英國政府提出的規劃,先買後付公司將被要求在放貸前進行財務審查,確認借款人具備還款能力;此外,消費者申請退款的流程也將變得更透明和方便。
看似簡單的閱讀書單推薦 卻是AI生成的不存在書籍
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最近推出了一份「2025 夏季閱讀書單」,乍聽之下很不錯,只是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份書單之中有一些推薦書籍是不存在的
根據《404 Media》的揭露,書單中所列出的一些由知名作者撰寫的書籍是假的,有些作者是真實的作者,但是他們的作品以及書籍大綱都是由AI編寫的。
事情更精彩的是,這份錯得離譜的內容竟然是由知名的跨國媒體集團Hearst旗下的King Features所製作,且在未經芝加哥太陽報任何編輯審核的情況下就直接上了印刷機,完全沒有任何校對,就讓AI 亂寫的內容登上報紙,而且這還是實體版的報紙。
而風波爆發之後,芝加哥太陽報也刊登一個報導,承認這個錯誤以及提到這是源自於King Features的一位接案記者Marco Buscaglia的疏失,他也承認是他沒有做到檢查的職責,芝加哥太陽報也提到未來這類內容都必須經過「內部編輯檢查」,換句話說,他們終於了解出版物在刊登內容之 前,應該要先閱讀過。
這起事件可以當作AI生成內容翻車的經典範例。當你讓AI幫你完成一項大型任務,卻不做任何事後檢查,寫出完全沒有出現過的內容是100%會發生的事情。
如果你喜歡這份電子報的內容,也許也會喜歡我們每天的Podcast節目😉如果你也喜歡這份電子報,歡迎轉傳給你身邊的朋友
目前訂閱一年還可享有76折優惠喔!🎙了解如何開啟訂閱
• S5EP574 減重藥大廠Novo Nordisk宣布CEO辭職 與 才剛宣布表現優異財報的微軟 沒想到緊跟著就要裁員 與 Dick’s Sporting Goods宣布收購Foot Locker
• S5EP575 美國金融科技新創Chime申請上市 獲利關鍵不是收費 而是刷卡 與 美國最新通膨數據 年增率幅度自從2021年最小
• S5EP576 犯規Frankenshoes的興起 為什麼各大運動品牌紛紛推出不能穿上比賽的超級碳板鞋 與 哈佛撿到寶 不到30美金買到的舊文件竟是1300年版《大憲章》正本
• S5EP577 學生用AI寫作業 教授用AI改作業 ChatGPT世代的大學生還學得到什麼 與 OpenAI最大收購案 宣布收購前蘋果傳奇設計總監Jony Ive的產品新創 目標消費者產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