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精釀電子報

《東京八平米》最近在看的書/ 原來Neflix上的用戶過半數都是在看動漫/ 食品產業巨變中 美國傳統食品巨頭Kraft Heinz正在討論分拆公司/ 牛仔褲熱潮回來了 Levi’s業績大爆發!

《東京八平米》最近在看的書/ 原來Neflix上的用戶過半數都是在看動漫/ 食品產業巨變中 美...

July 15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早安!歡迎來到第148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最近終於打開了想看很久的《東京八平米》 下面這段話讓我有感而發,審視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為了每一分錢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還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到底是什麼。 「在日本有個比較普遍的說法,房租最好不要超過月收入的三成,這樣才能實現理想的收支平衡。若按這種說法來檢討我(或這位攝影師)的開支,肯定被認為嚴重失衡,因為我們把房租和伙食費都壓得很低,「娛樂」方面的開銷嚴重超支。但我認為,在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讓自己按喜歡的方式失衡是可以的。四疊半沒有地方放洗衣機,得去外面的投幣式洗衣間,在那裡遇見一位阿姨,聽她講了有趣的、獨白式的故事。因為房間裡沒有洗澡間,我感受到冬天在澡堂裡與阿姨們互相寒暄、把身體浸泡在大浴缸裡的幸福。因為房租很便宜,我不用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也能夠擁有經濟上的自由,讓自己去接觸各種不同的文化。也許別人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你,但這種生活方式讓你心中的滿足感得到提升。這是在八平米的房間裡學到的一種經濟學。」 即使住在小小的空間裡,作者卻有非比常人的精神世界,也讓我想起電影Perfect Days的生活哲學,那分從容與寧靜。作者寫到:「經過六年多的時間,沒有冰箱、沒有洗衣機、沒有洗澡間的「三無」生活也成為常態,偶爾出去旅遊住進帶有冰箱的房間,心裡還有些小感動,滿懷喜悅享受一下伸手即可喝到冰鎮飲料的文明生活。」 這也讓我想起自己已經多久沒有有意識的去用心生活,我以前一直以為想要更快樂就要擁有更多,但沒想到或許想要體驗更多的第一步便是捨去,作者可以看見斜對面房子逢三月開滿白色梅花,到十一月黃橙橙的柿子掛滿枝頭,鳥兒一邊啄食柿子一邊尖叫,這段也令人動容,我們有多久沒有注意過門口的擺設、每天經過的路上的風景呢?期許自己時時刻刻留心身邊的所有變化和美好。 為什麼螢幕讓我們變得不快樂? Steve Jobs推出iPad時說它是「非凡的設備」,但當記者問他孩子是否喜歡iPad時,他卻回答:「他們還沒用過iPad,在家裡我們會限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更驚人的是,矽谷75%的高階主管都把孩子送到禁用螢幕的學校! 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Adam Alter在2017年的一場演講讓我印象深刻,這場TED的演講全名為Why our screens make us less happy?(為什麼螢幕讓我們變得不快樂?) 他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商業現象「吃狗糧」策略。據說有一家大型寵物食品公司的老闆,會在股東大會上當場吃自家的狗糧,用這種方式證明產品品質,如果連他自己都敢吃,那寵物吃當然沒問題。 這種「使用自己產品」的策略在商業中叫做dogfooding,代表企業對自家產品的信心,但真正有趣的是例外情況,很多企業其實不使用自己的產品,尤其是科技業。 時間都去哪了?...

《東京八平米》最近在看的書/ 原來Neflix上的用戶過半數都是在看動漫/ 食品產業巨變中 美...

July 15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早安!歡迎來到第148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最近終於打開了想看很久的《東京八平米》 下面這段話讓我有感而發,審視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為了每一分錢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還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到底是什麼。 「在日本有個比較普遍的說法,房租最好不要超過月收入的三成,這樣才能實現理想的收支平衡。若按這種說法來檢討我(或這位攝影師)的開支,肯定被認為嚴重失衡,因為我們把房租和伙食費都壓得很低,「娛樂」方面的開銷嚴重超支。但我認為,在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讓自己按喜歡的方式失衡是可以的。四疊半沒有地方放洗衣機,得去外面的投幣式洗衣間,在那裡遇見一位阿姨,聽她講了有趣的、獨白式的故事。因為房間裡沒有洗澡間,我感受到冬天在澡堂裡與阿姨們互相寒暄、把身體浸泡在大浴缸裡的幸福。因為房租很便宜,我不用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也能夠擁有經濟上的自由,讓自己去接觸各種不同的文化。也許別人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你,但這種生活方式讓你心中的滿足感得到提升。這是在八平米的房間裡學到的一種經濟學。」 即使住在小小的空間裡,作者卻有非比常人的精神世界,也讓我想起電影Perfect Days的生活哲學,那分從容與寧靜。作者寫到:「經過六年多的時間,沒有冰箱、沒有洗衣機、沒有洗澡間的「三無」生活也成為常態,偶爾出去旅遊住進帶有冰箱的房間,心裡還有些小感動,滿懷喜悅享受一下伸手即可喝到冰鎮飲料的文明生活。」 這也讓我想起自己已經多久沒有有意識的去用心生活,我以前一直以為想要更快樂就要擁有更多,但沒想到或許想要體驗更多的第一步便是捨去,作者可以看見斜對面房子逢三月開滿白色梅花,到十一月黃橙橙的柿子掛滿枝頭,鳥兒一邊啄食柿子一邊尖叫,這段也令人動容,我們有多久沒有注意過門口的擺設、每天經過的路上的風景呢?期許自己時時刻刻留心身邊的所有變化和美好。 為什麼螢幕讓我們變得不快樂? Steve Jobs推出iPad時說它是「非凡的設備」,但當記者問他孩子是否喜歡iPad時,他卻回答:「他們還沒用過iPad,在家裡我們會限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更驚人的是,矽谷75%的高階主管都把孩子送到禁用螢幕的學校! 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Adam Alter在2017年的一場演講讓我印象深刻,這場TED的演講全名為Why our screens make us less happy?(為什麼螢幕讓我們變得不快樂?) 他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商業現象「吃狗糧」策略。據說有一家大型寵物食品公司的老闆,會在股東大會上當場吃自家的狗糧,用這種方式證明產品品質,如果連他自己都敢吃,那寵物吃當然沒問題。 這種「使用自己產品」的策略在商業中叫做dogfooding,代表企業對自家產品的信心,但真正有趣的是例外情況,很多企業其實不使用自己的產品,尤其是科技業。 時間都去哪了?...

最近在讀的書《誰製造了貧窮?: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 交友軟體滑到煩了?Bumble大裁員宣告進入轉型期/ Nike財報公布優於預期的財務預測 股價暴漲15%

最近在讀的書《誰製造了貧窮?: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 交友軟體滑到煩了?Bumbl...

June 30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6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人不只是被動的存在這個世界上,而是不斷決定自己是誰、擁有隨時改變的自由。 Man does not simply exist but always decides what his existence will be, what he will become the next...

最近在讀的書《誰製造了貧窮?: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 交友軟體滑到煩了?Bumbl...

June 30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6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人不只是被動的存在這個世界上,而是不斷決定自己是誰、擁有隨時改變的自由。 Man does not simply exist but always decides what his existence will be, what he will become the next...

Lululemon指控Costco賣仿冒品 一件價差超過一百美金/ 小蝦米也能成為熱賣經典 這部校園喜劇重寫獨立電影行銷策略/ 從《布魯克林有棵樹》一虧紐約移民文化建築的歷史 廉租公寓中的Airshaft通風井

Lululemon指控Costco賣仿冒品 一件價差超過一百美金/ 小蝦米也能成為熱賣經典 這...

July 6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Edward Hopper’s Night Windows, 1928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7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最近在讀《A Tree Grows in Brooklyn》(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書中的背景是1912年的紐約,講述著閱讀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知識如何改變人的修為與命運,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在書中常常出現一個字Airshaft(通風井),讓我感到十分好奇,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空間,仔細一查發現很有趣,是有關於紐約移民還有建築的歷史,書中主角Francie一家人是住在貧民窟裡的Tenement Building廉價出租公寓,而這些通風井是城市建築歷史中非常重要也總是被忽視的元素。 The airshaft was a horrible invention. Even with the...

Lululemon指控Costco賣仿冒品 一件價差超過一百美金/ 小蝦米也能成為熱賣經典 這...

July 6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Edward Hopper’s Night Windows, 1928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7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最近在讀《A Tree Grows in Brooklyn》(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書中的背景是1912年的紐約,講述著閱讀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知識如何改變人的修為與命運,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在書中常常出現一個字Airshaft(通風井),讓我感到十分好奇,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空間,仔細一查發現很有趣,是有關於紐約移民還有建築的歷史,書中主角Francie一家人是住在貧民窟裡的Tenement Building廉價出租公寓,而這些通風井是城市建築歷史中非常重要也總是被忽視的元素。 The airshaft was a horrible invention. Even with the...

💲最近在讀的書《誰製造了貧窮?: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Roblox因一位16歲少年自創園藝遊戲股價迎來暴漲/8萬多名星巴克咖啡師爭霸 星巴克首屆全球咖啡師冠軍大賽

💲最近在讀的書《誰製造了貧窮?: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Roblox因一位16歲少...

June 23rd,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5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別讓頭銜變成你的陷阱。 「我一定要當醫生。」 「我非得進那所學校不可。」「我不能辭掉這份工作——這可是 Google 啊。」 人生有很多種過得精彩的方法。 別再只盯著某個特定頭銜的光環,而是去思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你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條路能帶來同樣的快樂、意義或自由。 如果你把幸福綁在唯一的道路上,就會看不見其他同樣美好的選擇。 而這些選擇,可能更適合你,也可能讓你少受很多苦卻達到類似的結果。 💲最近在讀的書《誰製造了貧窮?: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 另一個與美國相仿的情況,就是英國低收入移民家庭的孩子,其在學業上的表現超越本士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一份二〇一三年的英國研究,比較了來自多個種族與國家背景的孩子的學業成績,這些孩子全都來自在學校可獲得免費營養午餐的低收入戶。 來自此一經濟背景下的非洲移民家庭,他們的孩子有六成能通過考試標準,而來自孟加拉、有著相同經濟條件的移民家庭孩子也是如此。來自加勒比地區、有著相同經濟背景的黑人移民家庭,其孩子通過考試標準的機率則低於五成。然而相同經濟條件下土生士長的自人孩子,其通過考試的比例僅三成。在諾斯利自治區裡,這些白人孩子的成績比倫敦所有行政區的黑人孩子都低。 單就英國哪些種族的學業表現較好、哪些種族較不好來看,或許與美國的狀況看似非常不同,但來自異國文化背景的孩子,其學業表現卻比本土低收入家庭孩子要好,從這一事實來看,英國與美國的情況又極為相似。那些常用來解釋黑人貧民區學校教育表現欠佳的理由—基因、種族歧視或「奴隸制度後遺症」,都不適用於英國的底層白人。然而,兩者卻驚人的相似。 英國底層白人與美國貧民區黑人的真正共通點,在於數世代以來在福利制度下被灌輸的受害者意識形態,那種忿忿不平,認為自己的困境全肇因於重重障礙。而這個意識形態被福利制度計畫所支持,創造了在經濟上適得其反、在社會上具破壞性的生活模式。在那些本土低收入家庭孩子深受意識形態所拖累的同時,同樣來自低收入戶的移民家庭孩子沒有被這種意識形態影響,因此,在兩國的表現都較出色。達爾林普爾醫師在《底層生活》裡說道:「一點兒都沒誇大,我真的想不到任何一個住在醫院附近公共住宅內的十六歲白人核子,可以真得出九乘七。就連三乘七都能難倒他們。」基因決定論絕對解釋不了一個曾經孕育出莎士比亞與牛頓這樣天才的種族,為什麼會出現這麼難堪的教育結果,導致其年輕人居然連簡單的算術都辦不到。而「奴隸制度後遺症」與種族歧視,自然也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儘管那些表現較差的白人學生都來自英國底層,貧窮卻不是一個充分理由,因為就像美國一樣,這些孩子與前幾代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相比都倒退了。達爾林普爾醫師的父親出生在貧民區。但在那個更早的時代,一個貧民區的學校都還保有一定教育水準,且沒有像後來的學校那樣,迎合窮人的心理,在他們心中種下不滿以及社會不公阻礙他們成功的想法。 相反地,早期的學校試圖賦予年輕人擺脫貧困的人力資本。英國與美國的福利制度所帶來的諸多後果之一,包括讓許多人沒必要發展出自己的生產能力(亦即他們的人力資本),尤其當他們可以依賴別人的產出而活時。整體社會因此蒙受的經濟損失,不單單只有轉移福利制度的益處給那些不具生產力的社會成員所耗費的成本,更包括了福利接受者倘若被迫自行生產可能帶來的更大價值。 🔗瞭解更多 📈Roblox因一位16歲少年自創園藝遊戲股價迎來暴漲 最近因為一款號稱由一位16歲少年,在短短三天內就做出來的超簡單園藝模擬遊戲,讓Roblox(股票代號:RBLX)的股價飆升至自...

💲最近在讀的書《誰製造了貧窮?: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Roblox因一位16歲少...

June 23rd,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5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別讓頭銜變成你的陷阱。 「我一定要當醫生。」 「我非得進那所學校不可。」「我不能辭掉這份工作——這可是 Google 啊。」 人生有很多種過得精彩的方法。 別再只盯著某個特定頭銜的光環,而是去思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你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條路能帶來同樣的快樂、意義或自由。 如果你把幸福綁在唯一的道路上,就會看不見其他同樣美好的選擇。 而這些選擇,可能更適合你,也可能讓你少受很多苦卻達到類似的結果。 💲最近在讀的書《誰製造了貧窮?: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 另一個與美國相仿的情況,就是英國低收入移民家庭的孩子,其在學業上的表現超越本士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一份二〇一三年的英國研究,比較了來自多個種族與國家背景的孩子的學業成績,這些孩子全都來自在學校可獲得免費營養午餐的低收入戶。 來自此一經濟背景下的非洲移民家庭,他們的孩子有六成能通過考試標準,而來自孟加拉、有著相同經濟條件的移民家庭孩子也是如此。來自加勒比地區、有著相同經濟背景的黑人移民家庭,其孩子通過考試標準的機率則低於五成。然而相同經濟條件下土生士長的自人孩子,其通過考試的比例僅三成。在諾斯利自治區裡,這些白人孩子的成績比倫敦所有行政區的黑人孩子都低。 單就英國哪些種族的學業表現較好、哪些種族較不好來看,或許與美國的狀況看似非常不同,但來自異國文化背景的孩子,其學業表現卻比本土低收入家庭孩子要好,從這一事實來看,英國與美國的情況又極為相似。那些常用來解釋黑人貧民區學校教育表現欠佳的理由—基因、種族歧視或「奴隸制度後遺症」,都不適用於英國的底層白人。然而,兩者卻驚人的相似。 英國底層白人與美國貧民區黑人的真正共通點,在於數世代以來在福利制度下被灌輸的受害者意識形態,那種忿忿不平,認為自己的困境全肇因於重重障礙。而這個意識形態被福利制度計畫所支持,創造了在經濟上適得其反、在社會上具破壞性的生活模式。在那些本土低收入家庭孩子深受意識形態所拖累的同時,同樣來自低收入戶的移民家庭孩子沒有被這種意識形態影響,因此,在兩國的表現都較出色。達爾林普爾醫師在《底層生活》裡說道:「一點兒都沒誇大,我真的想不到任何一個住在醫院附近公共住宅內的十六歲白人核子,可以真得出九乘七。就連三乘七都能難倒他們。」基因決定論絕對解釋不了一個曾經孕育出莎士比亞與牛頓這樣天才的種族,為什麼會出現這麼難堪的教育結果,導致其年輕人居然連簡單的算術都辦不到。而「奴隸制度後遺症」與種族歧視,自然也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儘管那些表現較差的白人學生都來自英國底層,貧窮卻不是一個充分理由,因為就像美國一樣,這些孩子與前幾代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相比都倒退了。達爾林普爾醫師的父親出生在貧民區。但在那個更早的時代,一個貧民區的學校都還保有一定教育水準,且沒有像後來的學校那樣,迎合窮人的心理,在他們心中種下不滿以及社會不公阻礙他們成功的想法。 相反地,早期的學校試圖賦予年輕人擺脫貧困的人力資本。英國與美國的福利制度所帶來的諸多後果之一,包括讓許多人沒必要發展出自己的生產能力(亦即他們的人力資本),尤其當他們可以依賴別人的產出而活時。整體社會因此蒙受的經濟損失,不單單只有轉移福利制度的益處給那些不具生產力的社會成員所耗費的成本,更包括了福利接受者倘若被迫自行生產可能帶來的更大價值。 🔗瞭解更多 📈Roblox因一位16歲少年自創園藝遊戲股價迎來暴漲 最近因為一款號稱由一位16歲少年,在短短三天內就做出來的超簡單園藝模擬遊戲,讓Roblox(股票代號:RBLX)的股價飆升至自...

臺灣之光鼎泰豐正在顛覆美國餐飲產業 創全美平均單店營收最高/玩具巨頭Mattel宣布與OpenAI合作 將AI帶入芭比娃娃與UNO的玩具世界

臺灣之光鼎泰豐正在顛覆美國餐飲產業 創全美平均單店營收最高/玩具巨頭Mattel宣布與Open...

June 15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4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你有沒有過那種每天都好像在借時間來生活,好像只剩下下班跟週末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在捷運上人擠人,在工作時喝著咖啡提神,再撐不住的時候滑點手機,點杯飲料或者買買那些你其實不需要的消費來減低壓力,這是不是很多人生活的樣子呢?而你有沒有想過,這真的是你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模式嗎?或者說有多少人會以為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作者卻說我們的生活方式早已被設計好。我們在上週五EP的集數中討論到了這篇文章 Your Lifestyle Has Already Been Designed (The Real Reason For The Forty-Hour Workweek),探討著四十個小時工作制背後真正的原因 越疲憊越消費的生活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大企業透過行銷和廣告,培養人們「隨手花錢」的日常習慣,引導我們購買非實用但能安慰內心的東西,而40小時的工作制度讓人忙碌,空閒時間稀缺,進而推動便利、娛樂與補償性消費,形成惡性循環,作者指出:「理想的消費者,是不滿卻有希望、不追求深度成長、習慣看電視、全職工作、閒暇時間用來享樂」我們疲累就消費、消費又需要錢,只好持續工作,如同走在無止境的跑步機上。完整內容歡迎收聽上週五的 EP592 四十個小時工作制背後真正的原因 越疲憊越消費的生活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美版PTT 社群平台Reddit...

臺灣之光鼎泰豐正在顛覆美國餐飲產業 創全美平均單店營收最高/玩具巨頭Mattel宣布與Open...

June 15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4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你有沒有過那種每天都好像在借時間來生活,好像只剩下下班跟週末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在捷運上人擠人,在工作時喝著咖啡提神,再撐不住的時候滑點手機,點杯飲料或者買買那些你其實不需要的消費來減低壓力,這是不是很多人生活的樣子呢?而你有沒有想過,這真的是你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模式嗎?或者說有多少人會以為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作者卻說我們的生活方式早已被設計好。我們在上週五EP的集數中討論到了這篇文章 Your Lifestyle Has Already Been Designed (The Real Reason For The Forty-Hour Workweek),探討著四十個小時工作制背後真正的原因 越疲憊越消費的生活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大企業透過行銷和廣告,培養人們「隨手花錢」的日常習慣,引導我們購買非實用但能安慰內心的東西,而40小時的工作制度讓人忙碌,空閒時間稀缺,進而推動便利、娛樂與補償性消費,形成惡性循環,作者指出:「理想的消費者,是不滿卻有希望、不追求深度成長、習慣看電視、全職工作、閒暇時間用來享樂」我們疲累就消費、消費又需要錢,只好持續工作,如同走在無止境的跑步機上。完整內容歡迎收聽上週五的 EP592 四十個小時工作制背後真正的原因 越疲憊越消費的生活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美版PTT 社群平台Reddit...

德國小熊軟糖品牌Haribo 竟然不小心在軟糖中摻雜了大麻?!/Lululemon調降全年財測、股價重挫 20% 美國市場買氣保守/零售市場的近期趨勢和大轉型

德國小熊軟糖品牌Haribo 竟然不小心在軟糖中摻雜了大麻?!/Lululemon調降全年財測...

May 8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3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在通勤族心中,現代最重要的技能是什麼? 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在這個科技快速變動的時代,掌握關鍵技能,似乎就能搶佔未來先機。有人認為語言能力最重要,因為國際貿易無遠弗屆;也有人覺得寫程式是基本技能,畢竟軟體主導著世界;當然,還有過去三年最熱門的話題AI,許多人積極想追上這股浪潮。 但暢銷書作家Robert Greene最近在他的YouTube頻道上分享了他心中「現代人最重要的三項技能」,不是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專業技術,而是: 社交技巧 對學習的熱愛 耐心:特別是在學習新事物時的耐性,還有「能夠接受無聊」的能力 這三項能力不僅是自我成長的基礎,也彼此交織、互相影響。 🧠 社交技巧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學的 人類是社會動物,但懂得合作、傾聽與溝通並非與生俱來。社交技巧其實是一種可以練習的能力。 有些人是外向的E人,有些人是內向的I人,但這不代表誰更會社交。I人也許更擅長在一對一的對談中深度聆聽與連結,只要找對方法,誰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社交節奏。 📚 熱愛學習,是讓自己持續進步的核心動力 出了社會後,沒有人逼你學習,但正因如此,能夠自己享受學習過程、主動探索知識的人,才有機會在未來世界中脫穎而出。Robert Greene指出:「擁抱學習與好奇心的人,更能適應變化。」 這也正是通勤十分鐘想帶給大家的事! 學習,其實可以很有趣。我們透過商業新聞、投資趨勢、閱讀心得、甚至運動生活,一起紀錄學習的過程。也許你自我學習的主題跟我們不一樣,但我們想陪你一起踏上這條路,從零開始,找到屬於你的學習節奏。 ⏳ 在社群時代,能夠「忍得住無聊」反而是超能力 真正的專業來自長時間的累積與反覆練習,無論是經營Podcast、精進語言、還是學習財經投資,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挫折。關鍵是,你有沒有耐心,願意熬過那些看不到成果的日子。 我們每天更新節目,不只是希望分享新知識,更想讓你看見,學習是一場長跑,而我們想陪大家一起跑。...

德國小熊軟糖品牌Haribo 竟然不小心在軟糖中摻雜了大麻?!/Lululemon調降全年財測...

May 8th, 2025 By Esther T and Tony C 大家好!歡迎來到第143期的通勤精釀電子報🌞 在通勤族心中,現代最重要的技能是什麼? 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在這個科技快速變動的時代,掌握關鍵技能,似乎就能搶佔未來先機。有人認為語言能力最重要,因為國際貿易無遠弗屆;也有人覺得寫程式是基本技能,畢竟軟體主導著世界;當然,還有過去三年最熱門的話題AI,許多人積極想追上這股浪潮。 但暢銷書作家Robert Greene最近在他的YouTube頻道上分享了他心中「現代人最重要的三項技能」,不是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專業技術,而是: 社交技巧 對學習的熱愛 耐心:特別是在學習新事物時的耐性,還有「能夠接受無聊」的能力 這三項能力不僅是自我成長的基礎,也彼此交織、互相影響。 🧠 社交技巧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學的 人類是社會動物,但懂得合作、傾聽與溝通並非與生俱來。社交技巧其實是一種可以練習的能力。 有些人是外向的E人,有些人是內向的I人,但這不代表誰更會社交。I人也許更擅長在一對一的對談中深度聆聽與連結,只要找對方法,誰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社交節奏。 📚 熱愛學習,是讓自己持續進步的核心動力 出了社會後,沒有人逼你學習,但正因如此,能夠自己享受學習過程、主動探索知識的人,才有機會在未來世界中脫穎而出。Robert Greene指出:「擁抱學習與好奇心的人,更能適應變化。」 這也正是通勤十分鐘想帶給大家的事! 學習,其實可以很有趣。我們透過商業新聞、投資趨勢、閱讀心得、甚至運動生活,一起紀錄學習的過程。也許你自我學習的主題跟我們不一樣,但我們想陪你一起踏上這條路,從零開始,找到屬於你的學習節奏。 ⏳ 在社群時代,能夠「忍得住無聊」反而是超能力 真正的專業來自長時間的累積與反覆練習,無論是經營Podcast、精進語言、還是學習財經投資,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挫折。關鍵是,你有沒有耐心,願意熬過那些看不到成果的日子。 我們每天更新節目,不只是希望分享新知識,更想讓你看見,學習是一場長跑,而我們想陪大家一起跑。...